哪些政策悄悄影响环保产业?
发布时间:2024-12-30
来源:
浏览量:10669
2016年是环保产业政策非常密集的一年。业内人士看来,一些在名称上紧扣环保产业的政策、规划、意见等,往往其对产业的意义反而比较有限,预判功能和可行性不高。反而【ér】是【shì】一些看起来是其他行业的“红头文件”,正在或可能对环保行业发展【zhǎn】施加影响。
城市:期待PPP制度完善,促进专业市场回归
眼见着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在城市范围内整体接近建设尾声,以为即将进入稳定运营【yíng】期了,结果在“水十条”与PPP热潮的一拍即合、共同推动下,一个在体量上可谓爆炸增长的水环境综合【hé】建设期已然拉开大幕。
这轮大建设过后,给我【wǒ】们留下的是一大堆政绩工程还是真能给城市水环境带来持续改善,是让一批有钱有关系的企业捞一把就走,还是能培育出、锻【duàn】炼出真正有专业能力、有综合实力的优质环保企业?从目前的迹象和以往的教训来看,我个人表示,还存在一个非常大的疑问。
不【bú】过,乐观的期望还是要有的,万一【yī】中央关于PPP规范推进的政策意图可以及时有效抑制住某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冲动呢?在这方面,自去年以来,发改、财政等部门一直在努力。特别是去年末,有两个文件值得关注。
一是《PPP综合信息平台信息公开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被业界寄予较高【gāo】期望,认为其建立了PPP项目信【xìn】息公开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未来以信息公开实现【xiàn】多元监管、推动PPP项目真正实现科学合理高效的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目标。
二【èr】是发改委与证监会联合印发得《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资产证券化【huà】相关工作的通知》。这被视之为这项工作层面首次正【zhèng】式启动,同样令业内人士欢欣鼓舞,认为将倒逼PPP改革,促进项目规范运作,提升整体质量。
从一纸文件如何成为规范约束参与各方行为的“紧箍咒”,这其中需要各种切实有效的细化措施和制约机制,也将不断承受现实的挑战。但这毕竟是个好的开始。在我看来,规范、合理、充分的信息公开,是推动行业良性竞争、健康发展的“速效救心丸”,是一道无形准入;而以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各种【zhǒng】金融实践,则是对完【wán】善社会资【zī】本退【tuì】出机制、引入多元社会资本的有益探索。
而在监管层面,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的【de】和提升阶段,或者拥有成【chéng】熟技术方案,或者拥有融资、管理、质控、风控等强大综合实力,可以高性价比地帮助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这样的企业未来才有一席之地。
而对于污水、垃圾单体治理项目,稳定达标、清洁发展将成为这两大行业的硬性要求。比如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chù】理工作的意见【jiàn】》,就明确要建设高标准清洁焚烧项目,构建“邻利型”服务设施,全面加强监管。而在《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中,在马上要征收的环境税中,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也赫然在列。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如何实现上述目【mù】标,考验企业综合能力,相信有助于区域市场的进一步整合。
村镇:收费机制有惊喜 跨行业综合方案有机会
“农村大致有1.6亿户的污水没有得到处理,光建设【shè】投资就需要1.6万亿。”这是来自的一组数据。随着社【shè】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垃圾、污水的产【chǎn】生排放量不断增长,处理处置需求非常大。但这个所谓的环保产业蓝海此前还基本属于“望山跑死马”,处于局部推进、长效机制待建,商业模式较模糊的阶段。
基于与城市在经【jīng】济社会自然条件的较大差异,以及中国农村在数量、分布上的特点,我个人对于农村是否【fǒu】会产生一个标准化、持续的治污市场一直持观望态度。从发达国家实践来看,一方面,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相当的财富积累,目前国内基层财政和居民付费的能力和意愿都不足;另一方面,通常也多是政府投资,产业参与的也多是设备工程等环【huán】节。
最近有一个比较利好的政策,国务院日前发布了《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yì】见》,要求探索建立污水垃圾处理农户缴费制度。鼓【gǔ】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保障运营单位获得合理收益,建立财政补贴与农户缴【jiǎo】费合理分摊机制。
桑德至今津津乐道的长沙县村镇污水处理模式,核心之一就是水费【fèi】由县级政府承担,运营费用有了保障;而对此前觉得很难的农户收费也并非铁板一块。一【yī】些村镇环卫市场化试【shì】点表明,让村民看到环境整治的效果,合理收费的行为可以得到支持。
收费制度的推进将给【gěi】社会资本【běn】更多进入的吸引力,职能部门的考核压力则将给地方政府更多动力。“农村的污水治理是一件难事,但必须要做。”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农村污水治理必须完成对黑水(厕所污水)的全面治理;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环境敏感地区,要实现黑水和灰水的全面治理。
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农村生活垃圾专【zhuān】项治理,提出用5年时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lǜ】达到90%,并建立了逐省验收制度。目前,四川、山东、江苏、上海【hǎi】已通过验收。13个部委已建立垃圾治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各地今年上半年完成排查,2020年基本完成整治。
似乎农村污染治理形势一片大好,但最基础的市场支撑条件还没有发生本【běn】质变化,因此进入有风险,投资需谨【jǐn】慎。大企业有底气慢慢布局,而已经入行的中小企业还是认认真真把自己的设备产品磨练好,见着兔子再撒鹰。
不过,农村污染物的能源、资源转化可能会带来更有意思的一些商业机会。近年来,在城市环境治理过程中,污染物是资源【yuán】、是能源已从观念成为实践。而如果从有机质循环的角度,农村比城市更具便利性,可【kě】能更早具备产业融合的可能性。
合格的污水、污泥【ní】资源化产品,在农村有就近销纳的空间,是【shì】土地改造改良、绿化等行业【yè】便利、持续的选择;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种植、生物沼气等也有协同的巨大可能;生物燃气在有机质处理利用和清洁能源替代等方面都能发挥作用。
去年末,中央【yāng】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围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农村污染就明确:以沼气和【hé】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解决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要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以【yǐ】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
对此,个人认为,若能理清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和地方政府洽谈整体服务合同,整合好现有土地、污染治理、农【nóng】业、能源等各种专项治理【lǐ】资金,应有不少想象空间。而据我个人了解,一些环保企业已经开始探索与有机种植【zhí】等其他产业的融合了。当然产业融合的主角未来可能并不是现在的传统环保企业,但环保肯定是促进产业融合的重要因素。对此,我比较期待。
工业:监管全面加严,市场空间可待
在我国诸多污染中,我认为工业的问题最严重、最严峻。一方面,排放污染物种类多、量大、对环境危害大;另一方面,治理【lǐ】责任主体分散,地方环保监管压力不一,加之过去几十年制造业的高速增长过度依赖环【huán】境资源以及人口红利。这导致工业实际上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的、稳【wěn】定的治理体系。
对此,一个来自于发改部门人士的激进判断是,如果所有的工业企业能够稳定达标【biāo】,那么相关污染物可以减排三分之二。这大概从反面上可以了解目前的情况。
自去年以来,一系列环保系统推进的工作,表明了我国环境监管在高压运动式之外,已经开始对科【kē】学监管体系、多元【yuán】监管手段等展开系统探索。
其一是环保部推出的《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地方环保部门被要求【qiú】在今年6月底前重点组织对钢铁、火电、水泥、煤炭、造纸、印染、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8个行业开展污染物排放情况评估并上报;年底前各地要完成上述行业超标问题整治;明年底前完【wán】成其余行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评估并上报【bào】;到2020年底,要实现【xiàn】各类工业污染源持续保持达标排放。
在我的理解中,这个计划基本上就是从重点行业起步,对工业等重要点源进行情况摸底【dǐ】,在此基础上进行治理、监测设施“补课”,希望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起工业行业污染治理体系。
其二,排污许可证作为基本环境管理制度的地位被正式确立。今年12-30前,火电、造纸行业完成企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今年底前,完成《大【dà】气十条》和《水十条》重点行业及产能过剩行业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
这【zhè】一制度的目的与意义已然无需赘述。简言之,这既是企业【yè】的环保守法指南,同时也是地方环保部门环境执法监管的唯一文本,将有助于理顺目前基层混乱繁杂的监管体系,理顺环境监管中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其三,环保垂管改革不断试点,在厘清环保监管系统中【zhōng】省、市、县三级关系,理顺环保部门与所属地政府之间责任关系方面展开探索,被各界期待能在解放、释放基层环保监管主动性【xìng】、有效性和独立性,破除地方干预等方面,发挥持续效应。
上述这些工作要解决的是环保监管【guǎn】中关键的几个基本关系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还【hái】需时间和实践检验。但它们指明的方向是统一且明确无疑的,对工业点源的环保监管将不再满【mǎn】足于高压运动、一阵风,压力将成为常态。
持续、统一的环境监管将给工业行业提供污染治理的最大动力,也将在目前产业结构调整、行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是否能【néng】带来专业治污的大市场?
首先,火电行业因为环保电价的激励机【jī】制,已经开始向【xiàng】超低排放发展,这一有利可图的治理市场基本已被内部消化,没什么太多想象空间。而钢铁、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的传统行业,在经济下行【háng】区间,“生死存亡”是目前最重要命题,治理空间不会释放太多。
其次,造纸印染电镀集中的区域,很多恰恰是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和【hé】环保力度的地区,行业园区化发展成为主流。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园区治理基础设施到位率还比较高。环保部不久前公示三大区域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防【fáng】治任务完成情况,京津沪苏浙366家全部建成集【jí】中处理设施,并安装在线监控装置
对此,我【wǒ】认为:以前没钱做环保的,现在也不会做,将来可能都没机会再做。环保监管全面加严后,压力将会主要【yào】传导给工业集中区和地区性大中型企业。根据相关规划,各地工业集聚区要在今年底前按规【guī】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而在建立污染治理的基础设施后,如何通过专业运营帮助企业高性价比地稳定达标,可能将有市场空间逐步释放。
其中,专业性和利润都比较高端的国【guó】家级大【dà】型化工园区,整体环境服务要求更高,因此,苏伊士、威立雅等技术实力较强【qiáng】的环保企业近年来拿单较多;而对于一般性工业园区,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出于融资等各种原因,将其作为PPP项目操作,基本上还是资本与资源实力的比拼,给了一些综合环境服务企业拓展工业市场的机会。
事实上,此前真正深耕工业治理的往往是中小环保企业,若要参与下一轮市场竞争,还是要靠自己的真功夫安身立命。要标【biāo】准化、规范化自己的产品和服务【wù】,有稳定成熟的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和运营管理能力,特别是要有较高的性价比,吸引想要系统解决自身环保难题的企业客户或是资本方,也有“本钱”参与各种形式的合作与资源整合,争取参与园区整体环境服务。(作者 陈湘静)(来源:中宜环科环保【bǎo】产业研究)